殷殷敬意承先烈,猎猎战旗映初心。10月17日,旅游文化学院分团委联合学生第一党支部,带领青年学子走进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开展观战旗主题活动。从瞻仰“杨靖宇支队”战旗到重温入团誓词,从聆听红色宣讲到感悟家乡历史,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让青春在铭记历史、勇担使命中焕发别样光彩。



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启幕。当“杨靖宇支队”战旗映入眼帘,瞬间让现场陷入寂静。全体师生肃立凝视,仿佛能透过旗帜看到东北抗联将士在白山黑水间穿梭的身影——他们顶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用草根、树皮甚至棉絮充饥,却始终坚守着“宁死不当亡国奴”的信念。战旗无声,精神有痕,杨靖宇将军“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呐喊,此刻仿佛在展馆中回荡,让每一位同学深刻读懂了“铁血忠诚”的重量。
本次活动,特安排我校“红传”宣讲团成员、23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张晨宁同学为大家进行讲解,她以文物为媒、以故事为线,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吉林省近现代革命画卷。从甲午战争时期的抗争,到抗日战争中的浴血,再到解放战争时的奋进,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史实、一件件带着温度的文物——锈迹斑斑的步枪、字迹模糊的家书、缝补数十次的棉衣,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在展馆的专属角落,一处抗战时期的学生教室模拟场景静静呈现。老式课桌椅、复古黑板,为同学们还原了先辈在战乱中坚持学习、觉醒抗争的真实场景,让红色教育更添一份生动与厚重。“东北抗联精神不是陈列在展馆里的文字,而是融入我们血脉的力量。”分团委副书记齐烁老师及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刘红远老师带领大家进入模拟教室的场景里,齐老师结合杨靖宇将军的事迹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团课。她详细讲述了抗联将士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极端环境下,如何以“勇赴国难、自觉担当”的信念与敌人殊死搏斗,让同学们明白“顽强苦斗、舍生取义”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先辈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刘老师则以“家乡的红色记忆”为主题,沿着吉林省历史发展脉络,讲述了本地群众与革命队伍同心同德、共抗外敌的故事。“从吉林到全国,从过去到现在,红色基因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底气。”刘老师的话语,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从家乡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意义。
在战旗下,学生党员代表王俊迪、团员代表陆鸣明分别进行发言,他们分享了此次观旗的感悟,表态将以先辈为榜样,把爱国情、强国志融入日常学习与实践中。随后,全体团员高举右拳,面向战旗和团旗,字字铿锵地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誓言在展馆中久久回荡,不仅是对入团初心的回望,更是旅院青年对传承先辈遗志的庄严承诺——每一双坚定的眼睛,每一个挺拔的身姿,都在诉说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决心。



走出展馆,同学们的讨论仍在继续。“以前在课本上读抗联故事,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今天看到战旗、摸到文物,才真正懂了什么是‘精神传承’!”“作为旅游文化学院的学生,我想把这些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思想洗礼,更是一次行动动员。

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党团同心,其利断金。此次主题活动,让旅游文化学院的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在感悟精神中明确了使命担当。未来,学院将持续以红色教育为抓手,带领学子走进更多红色文旅景点,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用青春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初审:白艳艳
复审:齐烁
终审:张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