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深耕,埋下文旅理想的种子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的四年时光,是我与文旅行业结缘的起点,更是我职业信念生根发芽的土壤。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始终坚信“理论若不落地,便只是纸上谈兵”,因此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主动跳出课堂的 “舒适圈”,在实践中寻找成长的答案。
那时的我,既是课堂上认真记录《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笔记的学生,也是校园里积极的“实践派”—— 主动参与学院组织的景区调研项目,跟着老师走访长春周边的净月潭、伪满皇宫等景点,从门票定价策略到游客动线设计,一点点观察、记录、分析;牵头策划 “校园周边一日游” 活动,从联系本地旅行社拿到学生专属优惠,到设计适合同学的行程路线,再到用海报、社群宣传吸引报名,全程亲力亲为。记得第一次组织活动时,为了确认 20 名同学的出行安全,我提前三天反复核对名单、联系车辆,活动结束后还收集大家的反馈优化路线。这次经历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旅游服务” 的温度,也让我明白 “细节决定成败” 的道理。
在校期间,我始终保持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让我更加坚定:要在文旅行业里,做一个“懂理论、会实操” 的从业者。2013 年夏天,我以毕业生的身份告别母校,带着在校园里积累的知识与勇气,正式踏入文旅行业的浪潮。

二、行业深耕,在变革中找准数智方向
刚入行时,我从旅行社最基础的导游、计调岗位做起—— 每天核对酒店房源、确认景区门票库存、调整游客行程,在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反复沟通的电话里,摸清了旅游产业链的 “脉络”。加入同程旅游和八爪鱼在线旅游,随着工作深入,我逐渐发现传统文旅行业的痛点:人工效率低,游客体验差;景区数据分散,无法精准了解游客需求;旅行社依赖线下门店,获客渠道单一…… 这些问题像 “绊脚石”,不仅影响游客体验,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19 年,成立友行文旅的团队,那时“智慧旅游” 还是个新鲜词,但我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数字化工具解决行业痛点。最初,我们从简单的 “电子门票” 入手,帮助长春本地一家小型景区搭建线上售票系统,上线第一个月就减少了 30% 的人工成本,游客投诉率也明显下降。这次小成功让我看到了 “数智化” 的潜力,也让我下定决心:要做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 “推动者”。
此后几年,主导了多个智慧文旅项目的落地:2023 年,友行文旅正式定位 “智慧文旅价值运营商”,我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搭建 “智慧旅游私域系统”,整合门票、酒店、餐饮等资源,实现 “一站式预订、全流程服务”,目前这套已服务全国几百家文旅企业。
2024 年,我受邀回到母校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发起 “旅业新青年” 万紫千红计划全国高校巡回宣讲,带着行业一线的实践经验,为学弟学妹们讲解 “数智文旅发展趋势”。站在曾经熟悉的讲台上,我分享自己从校园到职场的经历,也带来景区自助检票机、AI 客服等智慧文旅设备的实操演示,希望能像当年母校老师启发我一样,为更多长旅学子点亮职业方向。


三、反哺母校,搭建校企协同的桥梁
回望自己的成长路,我始终感恩母校的培养。记得大学时,推荐我参加景区的实习项目;老师分享的招聘信息等支持,让我在踏入职场时少了许多迷茫。
如今,我总想为母校做些什么。2023 年,在我的推动下,友行文旅与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签订 “校企合作协议”,共建 “智慧文旅实践基地”:我们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 “线上 + 线下” 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旅业常识、新媒体营销、智慧旅游系统操作等,让学生深入景区运营、产品设计等一线岗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让学生积累客户资源和行业经验,通过友行文旅的推荐入职到相关文旅运营等企业。
看到学弟学妹们在实践中成长,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一刻,我更加明白:母校给予我的,我要以另一种方式传递下去。

四、寄语学弟学妹,在文旅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坐标
学弟学妹们,作为你们的学长,我想分享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扎根”。文旅行业不是 “光鲜亮丽” 的代名词,它需要你从基础岗位做起,了解每一张门票的背后逻辑,熟悉每一条行程的设计思路。不要急于求成,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把实践技能练熟练,就像树木扎根土壤,只有根基深,才能长得高。
第二个是“创新”。现在的文旅行业,早已不是 “卖门票、做行程” 的传统模式,数智化、融合化是大趋势 ——AI 规划行程、VR 云游景区、文旅 + 文创的新模式不断涌现。你们要保持好奇心,多关注行业动态,尝试用新媒体、新技术解决问题,比如用抖音宣传家乡的旅游资源,用 Excel 分析游客数据,这些小尝试都可能成为你们的优势。
第三个是“热爱”。文旅行业是 “幸福产业”,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游客创造美好回忆。当你看到游客因为你设计的行程露出笑容,因为你推荐的景区爱上一座城市,那种“创造价值” 的满足感,会成为你坚持下去的动力。
最后,祝愿母校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桃李芬芳,培育更多文旅行业的栋梁之才;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期待更多长旅学子能在文旅行业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发光发热!
复审:齐烁
终审:张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