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 “认知 - 实践 - 反思” 实践教学新模式,旅游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于 6 月 22 日至 30 日组织 2023 级全体学生开展为期两周的课程嵌入式企业实习,由专业带头人张春城、姚宜廷教师全程指导。此次实习通过七大模块系统性实践,串联专业核心课程知识,聚焦四大能力培养,为产教融合开辟创新性路径。
实习伊始,张春城主持动员大会,强调实习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明确成果产出要求;姚宜廷详细解读实习日程安排、企业调研重点及实践报告规范,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职场的过渡框架。

实习动员会姚宜廷安排实习任务
在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专职讲解员陈子媛从建筑纹样、历史沿革、经济价值三方面解构街区资源,详解“文化展示 + 商业运营”分区模式;“礼遇吉林”品牌基地副总经理代春艳以吉林大米、长白山山珍为例,阐释“地域文脉 + 包装设计 + 品牌故事”的商业转化路径,展示文化赋能农产品实现溢价的实操案例。

同学们在街区《镜像与裂变》展馆参观

礼遇吉林秘书长代春艳现场讲解
长春市辣么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荣万昊以故宫文创“朕的火锅”跨界案例为切入点,拆解“文化 IP 定位-场景设计-社群裂变-电商转化-文旅导流-价值延伸”六轮驱动模型,结合县域文旅升级需求,分享乡村文旅如何通过短视频矩阵实现社群裂变的营销策略,现场学生就“非遗 IP 商业化边界”等问题与企业导师深度研讨。

长春市辣么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荣万昊进行专题讲座
在爱未来文创集团,企业人员以“松花石衍生品开发” 项目为例,与学生探讨文化资源筛选、产品定位及市场测试流程;调研“这有山”文旅综合体时,师生聚焦其“山洞场景 + 沉浸式演艺 + 年轻客群社交消费”定位策略,分析如何通过空间叙事激活商业流量;走进长影历史博物馆,从工业遗产活化视角,解析老电影 IP 通过衍生品开发、主题研学、影视文旅节等实现产业链延伸的路径。

学生在长影旧址纪念馆合影留念
双阳鹿乡实践中,宝鹿堂药业总经理刘昊展示鹿茸切片、鹿血酒酿造等精细化加工流程,讲解“药用价值 + 养生文化”的资源开发模式;双阳市梅花鹿博物馆内,学生系统了解鹿产业历史脉络;雍鹿鹿业文创非遗传人杨辉以鹿皮手包、萨满图腾项链为例,阐释“传统纹样解构-现代材料应用-功能化设计”的文创开发逻辑,师生就“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化表达”展开头脑风暴。

鹿皮文创非遗传人杨辉系统讲解鹿皮文创产品设计
实习期间,学生同步学习辣么红公司提供的“新媒体文旅新业态”在线课程,从理论层面巩固实践认知。七大模块有机衔接《文化资源学》《文化市场营销学》等核心课程,形成“课堂知识输入-企业场景验证-实践问题反思- 理论体系重构”的培养闭环,重点强化文化资源开发、文旅创意策划、新媒体运营及企业管理四大能力模块。
此次实习突破传统实训模式,通过校企深度互嵌实现 “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实践过程与职业场景、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 的三维对接,为学生职业发展锚定实践坐标,也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探索产教融合新范式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撰稿:姚宜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