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⑦丨人工智能学院2024届毕业生—王廷宇
优秀校友—王廷宇
王廷宇,男,2024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人工智能学院优秀毕业生,现在东方国信担任数据开发工程师。在校期间,秉承“技术筑基·思想领航”的双核培养理念,兼具良好的综合素养和扎实的技术功底。他积极参与校内外学术竞赛与实践活动,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比赛中斩获佳绩,充分展现了卓越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

双轨并进的硬核实力
在思想建设与专业学习的双轨赛道上,以持续突破的韧劲书写了独特的大学篇章。思想建设方面,在思政委的思想引领下,我还记得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的发言内容,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我们应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秉承“立德树人,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立志做到“今日我们以长旅为傲,明日长旅以我们为荣”。作为第27期党课培训班优秀学员,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活动,曾获“自学自讲”三等奖。曾以内蒙古自治区省级优秀志愿者的身份在中青护航计划中完成200+小时志愿服务。专业领域,始终保持4.2+的高绩点成绩,三次斩获校级奖学金,这不仅源于对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系的全盘掌握,更得益于将Python编程、数据建模等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技能认证维度,我先后通过英特尔职业技能认证与Python开发工程师考核,构建起从芯片底层逻辑到应用层开发的技术认知闭环。这种技术理性与人文情怀的共生,塑造了我作为新时代工科生的立体画像。


调三级跳式的技术突破
从竞赛新人到领域标杆的蜕变之路,印证着我对技术边界的持续突破。大一时,以防疫志愿者身份积累200+小时服务经验,同时在三创赛与人工智能演讲赛中初试锋芒,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启蒙;大二迎来爆发期,在蓝桥杯Python组斩获省级奖项,带领团队打造智能旅游系统摘得挑战杯省赛银奖,期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技术伦理深度结合的作品斩获微视频大赛桂冠;大三实现技术跃迁,计算机设计大赛双赛道省级奖项与吉林省机器人大赛自动驾驶冠军的取得,标志着算法工程能力的成熟,同期在核心期刊发表的VR冰雪旅游平台论文展现学术研究功底;大四厚积薄发,数仓项目问鼎计算机设计大赛省赛金奖,并在东方国信公司的国家电力数据治理项目中完成从校园到产业的完美衔接。这段从0到1的进阶轨迹,正是对“持续精进”的最佳诠释。


算法工程师的筑基之路
在东方国信的数据开发工程师岗位上,我以技术创新重构行业价值。在主导的大模型平台建设项目中,首创的Text2SQL多模态转换框架突破自然语言与结构化查询的技术壁垒,通过知识图谱与语义解析的深度融合,使RAG检索准确率提升40%,该成果已应用于国家电网智能问答系统。在电力数据治理攻坚战中,创造性构建的电力系统数据血缘图谱,成功破解10万+节点数据的清洗难题,设计的数据溯源算法将异常定位效率提升3倍。这段经历不仅夯实了分布式计算与ETL开发能力,更让我领悟到工业级系统设计的核心逻辑。

技术层面破界进阶
完成技术筑基后,我开启AI架构师的进阶征程。主导“AI+户外装备”智能化升级项目期间,突破性整合边缘计算与轻量化大模型技术。在营销云平台建设中,协作研发的行业大模型训练框架使客户画像构建效率提升60%,支撑7个中型AI项目的快速落地。这段从执行到架构的转型,让我建立起涵盖需求分析、技术选型到系统集成的全栈视角,更锤炼出将学术前沿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关键能力。
“代码重构世界,算法定义未来——在0与1的排列组合中寻找人生的最优解”,这句箴言浓缩了我十年求索的智慧结晶。技术浪潮中,“沉得下心”是穿透技术迷雾的定海神针,正如在蓝桥杯备战时通宵调试代码的坚持;“看得懂势”需要建立技术敏感度与商业洞察的双重视角,如同在AI+户外装备项目中预判产业趋势的锐利;“做得出事”则考验将创意转化为价值的执行力,就像用三个月时间将论文理论落地为省级金奖项目。这十二字箴言,是穿越技术周期的指南针,更是新时代工程师的生存法则。
图文编辑:董英男 寇续缘
初审:于世奇
复审:姜春秋
终审:孙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