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赋能,智建未来
---------智能建造专业简介
一、专业概况
智能建造专业成立于2022年,现以招收三届学生。本专业以“绿色建筑设计+智能数字化建筑技术”为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前沿技术应用:智能建造是土木工程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本专业设置装配式建筑、机器人等理实一体化课程,引入大数据、虚拟技术、物联网技术、智慧工地等,实现建造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
二、专业优势
1.专业定位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本专业以“智能+建造”为核心,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吉林省“一主六双”战略及智能建造产业升级为目标,确立了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
2.师资结构优化,专业能力突出
师资队伍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教师具备多学科背景,符合专业融合多学科的特点。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精湛。同时,专业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教学—科研—实践”融合的发展模式,支撑人才培养需求。本专业在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实习基地聘请了2名客座教授及6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结合工程实践进行现场讲解,他们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培养体系完善,特色初步显现
人才培养目标贴合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交叉复合知识+应用实践知识多维体系培养人才,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符合国家专业标准与地方产业需求。深度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合理,精准契合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
4.立德树人,培养“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智能建造专业秉承“诚信、敬业、求实、进取”的专业精神,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的培养,更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案例式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企业导师将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工匠精神带入校园,产教融合成果初显。
5.教学管理规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运行规范有序,教学管理队伍及教学管理机构健全,专业教学档案齐全,大纲、教案、教材完备,考核制度严格。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得当,结合OBE理念,以项目式教学为理念,注重因材施教,推行“项目驱动”“案例研讨”等教学法,结合虚拟仿真提升教学效果。建立院系督导、学生评教、毕业生反馈等多元监控机制,管理制度健全且执行到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
6.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智能建造专业系统化设计“基础技能赛-学科竞赛-双创大赛”三级赛事体系,将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纳入第二课堂学分。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成果喜人。同时“以赛促教”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上课效果有了隐形擂台比较,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教师的教学 热情,促进了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有广泛应用、案例设计及精选方面下足功夫。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验室建设上,不但按照工程实际要求和工程规范来进行实验室和实验项目设置,同时在实验教学仪器配备上也力求反映工程规范要求和实际技术现状。为提高本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职业技能,我们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在原有的“材料力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计算机设计室”“结构竞赛实验室”“BIM实训室”基础上,升级“测量实验室”完成了:“VR实训室”“物联网开发实训室”的建设。
三、主要课程
核心主干课程包括:智能建造导论、BIM建模技术、Python语言、绿色建筑、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基础、装配式建筑、建筑物联网技术、智能测绘、智能机械与机器人、3D打印技术、工程经济学、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智能测绘、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造价、智能施工组织、工程项目智慧管理。
四、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实验:专业认识实习、土木工程测量与GIS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与智能计量计价课程设计、装配式施工与智能建造课程设计、BIM技术协同应用综合实训、专业软件应用技能实训、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综合实训。
五、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服务于 BIM 咨询、建筑机器人研发、绿色建筑等建筑业新技术企业,参与新型建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智慧城市管理、基础设施规划等政府部门,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可负责智能规划与管理工作,推动城市建设的智能化发展。也可以从事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数字化设计、工业化制作、工程新技术及智能建造的应用与开发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继续深造。
六、专业带头人
李惠,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任职以来主要讲授《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技术》》等多门专业考试课二十多年。常年带队参加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主讲二十多年的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计。熟悉智能建造专业的培养计划、实施流程以及国家的教改要求。2021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获得吉林省金奖,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比赛并获得吉林省银奖,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广联达第八届毕业设计大赛并获得D模块三等奖。2023年、2024年带队参加吉林省结构设计大赛取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主持省级教研课题多项,获得发明专利多项,发表各种会议、EI论文、省级以上学术论文40余篇。
七、师资力量
智能建造专业具有专任教师13人,全部具备教师资格证,符合岗位资格;专业所开专业必修课均由讲师以上职称或者硕士研究生教师主讲。
1.教授:
1)董云峰: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2)李巍:(正高级工程师)主讲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结构软件PKPM
3)常秋影:主讲装配式钢结构原理、装配式钢结构设计、装配式钢结构课程设计
2.副教授:
1)李惠:主讲建筑工程造价、智能施工组织、智能建造技术
2)张会(双师):主讲建筑设备、智能建筑
3)曲丽利:主讲绿色建筑
4)臧银玲(双师):主讲建筑材料、智慧城市
5)刘淑杰:主讲大学物理
6)陈泽生(高级工程师):主讲房屋建筑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
7)刘玮:主讲3D打印技术、嵌入式开发
8)张启英:主讲建筑物联网技术
9)张金凤:主讲人工智能基础
3.讲师:
1)迟春燕(工学博士):主讲建筑机械与机器人
2)杨晓辉(双师):主讲工程造价大作业、建筑工程造价
3)何宇:智能测绘、智能测绘实验、智能测绘实习
智能建造专业实验
4)李厚萱:主讲BIM应用技术
八、实验室建设
智能建造专业教师在BIM技术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BIM培训
智能建造专业教师在材料力学实验室指导学生
九、校企合作基地建设
1.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3.长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吉林东北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5.吉林五兴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6.吉林省珲春加财集团
7.长春市瑛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8.长春中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9.海南省丰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十、成果
1.课题:
1)在役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吉林省科技厅
2)住宅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技术及其控制对策研究吉林省教育厅
3)吉林省轻型钢结构住宅外围护体系构造技术及经济性研究吉林省科技厅
4)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一期基坑工程横向课题
5)渤海银行业务综合楼基坑工程横向课题
6)高层建筑新型混合连肢墙结构体系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国家级大创项目
7)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
8)应用型本科水利工程制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校级教研课题
9)吉林省在线开放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图学》吉林省教育厅
10)适用大数据发展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11)BIM技术的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12)新工科真实工作情景导向的实习实训模式研究
13)现代化教育就业能力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14)智能建造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产学研”多维度融合联动制度探究
2.教材:
1)第2主编;《建筑抗震》;高等教育出版社
2)第2副主编;《AutoCAD从基础到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
3)第2副主编:《建设工程法规》:东北大学出版社
4)第3副主编;《建筑透视与阴影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5)第3副主编:《工程测量》: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6)第4副主编;《建设法规与实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7)参编;《土建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8)参编;《土木工程材料》;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9)参编;《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专利:
1)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装置发明专利
2)钢筋混凝土防腐加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3)一种抗震通讯塔实用新型专利
4)一种钢结构型材吊装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5)软件著作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实验报告在线分析系统》
6)软件著作权《土木工程测量实验在线分析系统》
十一、学生获奖
1.2022-2023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吕福航
2.2023-2024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吕福航
3.2022-2023年度校二、三、四等奖学金获得者分别为: 刘鑫;赵胜军、郭新宇;
4.2023-2024年度校一、二、三、四等奖学金获得者分别为:郭新宇、陶城翔、孙亦玎;赵胜军、曹志奇、李海洋;
5.第七届吉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章秋宇、陈翔宇、赵贝
6.第八届吉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章秋宇、张国儒、李浩东
7.第九届吉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王维龙、陈曦、初松健、刘歌、李可宇、施拢
8.首届“求实杯”吉林省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创新竞赛造价技能三等奖。曹辰博、陈雨
9.首届“求实杯”吉林省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创新竞赛造价技能优秀奖。郁瑞峰、陈雨柔
10.首届“求实杯”吉林省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创新竞赛造价创新三等奖。张知远
11.第五届广联达全国BIM毕业设计竞赛A模块二等奖。赵贝得、陈雨、曹辰博、陈健鑫、郁瑞峰
12.第十届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取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并获优秀组织奖
13.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结构之健”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刘歌、潘阳,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王玉英、何宇。
14.吉林省高校“斯维尔杯”BIM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得全能项、工程造价专项两个三等奖。
15.年第四届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16.2021年吉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取得一等奖一项 ,二等奖一项,并获优秀组织奖。
17.年第十一届吉林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赛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五项。
18.2021年吉林省高等院校“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全能专项、绿色建筑BIM应用、工程造价BIM应用、工程设计BIM应用四个二等奖,工程施工BIM应用一等奖。
19.第七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一项。
20.第三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获优胜奖
21.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22.2023年第十三届吉林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景思彤、李思琦、沈秋月、赵文凡、宫健。
23.2023年吉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取得二等奖二项 ,并获优秀组织奖。王振旭、姜凯盛、王怡然、王楠、孙禹洋、王佳昕
24.2023年全国“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徐子傲、王佳昕、王楠
25. 2024年第十四届吉林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林志强、赵亚彤、王婧宜、杨英泽、邵钧。
26.2024年吉林省十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取得一等奖三项 ,并获优秀组织奖。王振旭、赵胜军、张承、徐紫涵、吕福航、刘鑫、杜文迪、孙亦玎、曹志奇
智能建造专业学生参加“中国建设杯”第三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获优胜奖
智能建造专业学生参加“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获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十二、学生作品
十三、校外实践
智能建造专业注重学生实践假想目前智能建造专业与8家省内外知名企业,1家省外企业签署了校企联盟合作协议,并聘请了2位客座教授及6位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召开合作会议,听取企业意见,了解企业需求。这些企业一方面是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满足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实习的要求,为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保障,学生可以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一定的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深入实习基地参加工程实践,积累工程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共同合作完成科技研发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