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实践育人——建筑学开展项目制教学实践活动

文章作者:工学院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14    浏览:10


为推进项目制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助力应用型建筑人才培养目标落地,1013日,建筑学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及学生赴长春市双阳如意湖、长春市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展以“真实项目驱动·多元场景育人”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活动聚焦“真题实做”教学理念,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与跨学科协同实践,构建起课堂与行业、历史与当下深度衔接的实践育人平台。




晨光熹微中,师生首站抵达长春市双阳如意湖片区。该区域作为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示范项目,其地形地貌特征与待开发的文旅配套需求为建筑设计课程提供了鲜活命题。建筑学专业带头人董峻岩指出:“项目制教学的核心在于打破教室边界,让学生直面真实场地条件、复杂功能诉求与多元利益平衡。”在其引导下,学生分组开展场地踏勘,手持测量工具采集数据,并与园林工程师、文旅策划师深入对话,系统了解生态红线、文化脉络及市场需求。董峻岩强调:“从地形分析到功能分区,从交通流线到景观视线,每个设计决策都需建立在严谨现实考量之上,这正是工程项目区别于虚拟课题的关键。”





午后,师生转至长春市历史文化博物馆。这座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地标,成为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课程的实践现场。展厅内,教师曲丽利结合史料生动讲解不同时期建筑风格演变特征;在博物馆修缮中的传统民居院落,古建修复技师现场演示木构架加固、砖雕修补等传统工艺,学生戴手套触摸百年老墙肌理,感受匠人精神。教师臧银玲借此抛出思考题:“如何在保留历史信息的同时赋予老建筑新功能?”激发学生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探讨。

夕阳西下时,董峻岩对活动进行总结。他肯定项目制教学带来的转变:“当教室搬到建设工地、历史现场,教材中的平面图纸便成了立体城市叙事,抽象建筑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体验。”

此次活动让师生走出校园接触行业前沿,通过真实项目全流程体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表示,“顶着烈日测数据、摸着青砖悟匠心”的经历远比课本理论更深刻。建筑学教研室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地域特色项目制教学模式,为培养懂技术、通历史、善创新的新时代建筑人才开辟新路径。


撰稿人:曲丽利

初  审:曲丽利

复  审:董峻岩

终  审:高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