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固根守魂 红色基因传承不可断验证不可缺
发布人:团委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3-18   浏览次数:198

  3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3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

  红色基因是什么?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

  它形成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地凝聚,并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传承至今。

  到今天,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精神值得一以贯之地坚守与发扬,因为它清晰地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浸润式教育让其深入血脉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这样强调。

  3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在听取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校长张淑琴关于“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的发言后,再次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从自身多年教育实践出发,张淑琴认为针对如今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生一代”,需要通过体验式、浸润式的教育,让孩子们理解革命年代的悲壮和牺牲。

  张淑琴介绍到,她所在学校开展的浸润式教育活动开创了很多新做法,例如,组织学生排演用“小萝卜头”故事改编的诗朗诵,让孩子们用同龄人的视角回看那段残酷的历史,特殊的“朋辈教育”让孩子们如临其境。

  “情感化、体验化的教育,这种感受不是花钱就能买的,它是浸润的,慢慢影响的,一定会在孩子的心灵世界产生长远的震撼和影响,久久为功。”张淑琴说。

  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只有把根扎得深,才能有精神和魂魄

  3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曾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年来,在网络上频繁出现一些故意妖魔化、抹黑甚至恶搞革命先烈的做法,邱少云、董存瑞、刘胡兰等一批革命先烈受到诋毁、丑化,这引发了国人,特别是网上青少年群体的极大愤慨和反击。

 “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非常有道理,一个民族如果数典忘祖,一定是会走向灭亡。树大根深,只有把根扎得深,才能有精神和魂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先农对于旗帜鲜明地传承红色基因表示高度认可,他认为,对于诋毁英烈等行为必须要毫不手软,要通过法律武器进行反击,让人民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在心中有杆秤。

2016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革命老区安徽金寨调研时曾讲道,“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面对今天青年一代在多样性思潮冲击下形成的多元化价值观,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依然任重而道远。

  红色土地孕育了红色基因,红色基因需要身体力行去传承。赵季平说道,“像我们,以及包括鲁艺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对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对红色延安发自内心的热爱。现在的年轻人能否对这些中国的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应该也算是一种对红色基因的验证。”无论是在现实空间对红色文化的深入共鸣,还是在网络空间对污蔑英烈行为的反对抨击,都是深种在国人内心的红色基因最直接的影响,最有力的验证。

  用心中共鸣去感怀、用实际行动去验证。其实,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国人血脉,它是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也是奥运精神、航天精神。而在蓬勃奋进的新时代,它必将继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18.03.18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