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与档案纸张的摩挲声交织,那些关乎民生的文件与数据,正等待着被注入青春的温度,成为串联起与家乡深层对话的纽带。

红马甲穿梭基层 点滴行动暖民心
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李尧会村委会,2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张冰的红马甲,是基层服务中最鲜明的亮色。整理社保数据时,她以细致核对为杂乱信息“梳辫”,让每一组数字都成为补贴精准发放的基石;解读政策文件时,她将严谨条文译成村民易懂的家常话,字里行间藏着“把政策送到家门口”的贴心;参与人口普查查漏补缺时,她既对着电脑逐行比对信息,又顶着烈日奔走村巷采集遗漏数据——张奶奶家户籍信息有缺,上门时被拉着唠起家长里短,说她像自家孙女般亲切;李大伯家社保资料对不上,几趟往返核对后,老人紧握她的手连声道谢。这方小小的村委办公室,因这些琐碎却扎实的行动,成了连通民生需求与保障的温暖桥梁。


青春扎根基层 实践滋养成长
这场实践,是青春与基层的双向滋养。初到时面对堆积的文件与复杂数据,连一份表格都要反复核对的生涩;为李大伯的资料往返奔走时,手心冒汗的忐忑;如今都已沉淀为从容:面对数据是精准的“解码人”,面对村民是耐心的“倾听者”。张冰渐渐读懂,“为民服务”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为李大伯核对信息时的较真,是听张奶奶唠嗑时的专注,是把冰冷数据焐出民生温度的执着。那些在村巷里踩出的脚印、烈日下滚落的汗珠,让青春跳出书本的悬浮,在基层土壤里扎下担当与共情的深根。
叠好陪伴整个夏天的红马甲,电脑屏幕上的村民信息表仍留着清晰的痕迹。这场实践从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基层教会的严谨、共情与担当,已如种子落进心里。汤阴的夏天悄然落幕,但与这片土地的联结才刚刚启程,青春在基层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时光的浇灌中,结出更饱满的果实。
初 审 | 杨美琪
复 审 | 齐柠宇
终 审 | 孙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