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乡”社会实践(三)|王启睿:青春扎根乡土 责任在烟火中生长
发布人:国际交流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8-18   动态浏览次数:10

盛夏七月,蝉鸣渐盛,被黑龙江温柔滋养的黑河小城,正激荡着青春的朝气。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202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王启睿与爱辉区花园街道网通社区相遇。在这里,琐碎的事务串联成温暖的丝线,平凡的时日沉淀出深刻的体悟,一段关于责任与蜕变的青春篇章,正悄然落笔。

王启睿跟随网格员深入社区

琐碎日常里的温度与光芒

在爱辉区花园街道网通社区,王启睿用汗水与欢笑填满了实践日记的每一页。他跟随网格员穿梭于老旧小区,戴着手套清理杂物堆时,指尖沾染的泥土里,混着居民闲谈间谁家学子金榜题名的喜讯、哪家小店新张的欢语;社区活动室的长椅上,常有他帮老人调试智能手机的身影,从连接WiFi到查询社保,指尖划过屏幕的耐心里,藏着街坊们对数字时代的向往与依赖;而最让他心头滚烫的,是每日站在社区教室黑板前,为孩子们开设的“汉字故事课”。当孩子们高举着稚嫩的笔迹写下的“黑河”二字欢呼时,他忽然顿悟:自己深耕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就该在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扎下最鲜活的根脉。

从“参与者”到“扎根者”的蜕变

王启睿在实践总结中写道:责任从不寄身于远方的宏大叙事,而蕴藏在每一次俯身拾掇的耐心、每一回执粉笔教学的专注中。青春的价值,不在于“行过多少疆域”,而在于“为脚下土地留存多少温度”。他坚信,即使未来站在异国讲台传授中华文化,这个夏天在网通社区的朝暮也将永远昭示:所有故事的起点,始终是家乡的土地与土地上的人们。

这场社会实践,让王启睿在琐碎中触摸到生活的真实脉络,在服务中掂量出成长的厚重分量。当青年学子将足迹深深镌刻进乡土,烟火缭绕的沃野上,正滋长出最蓬勃的希冀。他们的身影,不仅是社区服务的鲜活注脚,更化作连接城市与青春、责任与未来的灵动纽带。


初审:王启睿

复审:齐柠宇

终审:孙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