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摘要)
发布人:东北亚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3-10   浏览次数:3

一、建设目标: 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过十年建设,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引领了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整体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2015年,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是:按照“立足新颖、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基地建设总体要求,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体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供强有利的支持。

二、主要任务:

1.以重大理论和显示问题为主攻方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面向国家战略、融入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2.将重点优化和完善基地体系,在现有学科覆盖的基础上,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新增一批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和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部部共建、部省共建中点研究基地建设。

3.创新组织管理,完善评估办法,优化资助方式,加大经费投入,为重点基地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推进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三、建设重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科研体制改革”五项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方向、汇聚队伍、突出特色、提升优势、打造品牌。2010-2015年基地建设重点是:现有基地通过评估整改,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凝炼研究方向,激发内在活力,创新科研体制,实现新的发展;新增基地则在现有学科覆盖的基础上,突出国家重大需求导向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

新一轮基地建设计划针对不同重点研究基地的特色和优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突出问题导向,服务2020国家发展战略,以研究和回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研究基地与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合作,力争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智库”;

2.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优势,瞄准学术前沿,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有计划地长期、持续推进若干基础理论领域研究,力争形成有国际学术影响的基础研究高地。

3.支持跨学科和新兴交叉问题研究,鼓励创新学科、创新学派、创新团队,加强文科试验室建设,推动实证研究和方法创新,形成一批新兴交叉问题研究“孵化器”。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哲学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

5.加强社会调查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基础文献数据库、案例集成库等专题数据库建设,形成一批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数据和信息中心。

6.增强国际参与能力、国际对话能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探索在海外合作设立研究机构,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7.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开放水平,使研究基地成为创新现代科研体制、服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创新大学文化的“改革试验区”。

四、组织管理:

1.教育部、主管部委与高校共建,以高校自建为主,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办法。

2.教育部负责基地建设计划的具体实施:制订计划实施细则,组织基地申报、评审、检查评估,进行建设指导,提供经费资助。

3.主管部委负责辖内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和管理:组织基地推荐申报、制订具体建设方案,提供相应条件和经费支持。

4.依托高校由主管校长负责,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社科处具体实施。主要职责是:.组织本单位基地申报,制订基地具体建设计划和实施细则,负责日常管理,提供必要条件和经费支持。

5.基地建设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教育部通过以数据库为后台支撑的基地重点质量管理和评估信息系统,随时发布基地建设和运行情况,实现动态监测和管理,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对不达标的基地进行预备,给予警告、减少拨款、限期整改等处理,再次评估不达标的,将取消基地建设资格。

五、经费投入:

部属高校基地每年投入100万,其中教育部投入60万,依托高校投入40万。

地方高校基地每年投入100万,其中教育部投入30万元,省厅投入30万,依托高校投入40万元。

部部共建基地每年投入100万,其中教育部投入30万,主管部委投入30万,依托高校投入40万。

部省共建基地每年投入70万,其中教育部投入15万,省厅投入15万,依托高校投入40万元。


相关附件:附件下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