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姜春秋带领“长春科创实践团”成员走进长春规划展览馆、世界雕塑公园和长光卫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踏入长春规划展览馆,实践团成员认真参观。数字孪生技术重构城市发展维度——LED 屏上老工业基地与新兴产业园区光影叠印,AI 推演“红色吉林”方案,AR 导览中先辈建设影像与沙盘交互。红色展区内,全息旧规划图、数字化手绘图与智能地图,皆是红色吉林印记。听着先辈建设故事,学子汲取奋斗力量与家国情怀,决心以代码、算法绘就家乡未来,为老工业基地“二次创业”书写智慧答卷。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里,三维扫描让红色艺术与科技共振——先辈奋斗群雕成数字矩阵,AR 眼镜中革命手稿与浮雕对话,元宇宙展区学子借动作捕捉“亲历”历史。红色展区内,三维建模群雕、数字化革命浮雕,是红色吉林鲜活印记。实践团成员在数字导览屏前感知红色温度,决心以神经网络为刻刀、深度学习为刻痕,让红色雕塑成动态数字版本,为红色吉林文化振兴刻下科技坐标。


走进长光卫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巨型卫星模型与 VR 技术交织出震撼场景——“吉林一号”发射在虚拟空间重现,实践团成员手势操控卫星轨道,沉浸式感受魅力。红色展区内,数字化星图手稿、三维还原的航天仪器,是红色吉林叩问苍穹的印记。学子在遥感监测屏前见证卫星赋能家乡,汲取探索力量,愿以算法为轨、代码为帆,优化航天技术,让航天科技为东北振兴注入“星”动能。


这场实践是新时代青年的生动课堂。学子们从城市规划领悟发展,在雕塑艺术感受文化,于航天科技体会担当。这既是求知之旅,更是精神洗礼。未来,人工智能学院将赓续这份赤诚初心与时代使命,阔步前行。在“红色吉林”的精神坐标上,青年学子正以智能科技赋能传统基因,让红色血脉澎湃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