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星河滚烫,岁月成碑。当青葱校舍的琅琅书声沉淀为时光的琥珀,当师长谆谆教诲凝成生命的罗盘,一代代校友携着母校馈赠的精神火种,在各自的人生疆域里拓荒远征。如今,他们以不同姿态回望出发的港湾,将年轮里沉淀的智慧凝成寄语。愿每一个故事都能点燃学子心中的灯盏;愿每一句祝福都能催开更多绽放的人生。当我们凝视这些璀璨的轨迹,终将懂得:母校的荣光,永远生长在代代学子奔赴山海的足迹中。
张涵,男,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2017届毕业生。2016-2017年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交换留学,曾就职于中国石油新疆管道有限公司,现任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亚大区销售经理。
初入校园,张涵对俄语的认知近乎空白,这份“零起点”的纯粹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从“你好”“再见”到描述日常生活,每一次磕绊的表达都是新的突破。大三学习阶段,他申请学校出国交流项目,获得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学习机会。面对陌生的环境,他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与俄罗斯同学交流,参观博物馆、剧院,参加当地文化活动,沉浸式感受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交换期间,张涵在语言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能够熟练地用俄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学术讨论,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段留学经历极大地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学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刚毕业的张涵入职中国石油新疆管道公司,负责对接哈萨克斯坦原油进口业务。在公司的安排下来到了这块对他来说全新且未知的土地——中亚。这是一片在当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区域,一块神秘但又充满魅力的土地。来自欧洲、中东和前苏联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各个民族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汇,广阔的沙漠、大小的山脉和稀草的平原塑造了这里炎热又干燥的气候。彼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浪潮下,国际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初入职场的张涵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属于奋斗者的黄金时代,时代的宏大叙事与个人的职业理想,在此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左1乌兹别克斯坦交通部副部长)
在这之后的8年里,张涵辗转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亚五国,几乎被他跑了个遍。对于张涵来说,中亚不再只是地图的一块标识,“一带一路”也不再只是新闻报道里的文字,而是亲身投入到了21世纪“丝绸之路”建设的行动中。
(左1土库曼斯坦交通部部长)
2024年,张涵前往土库曼斯坦,代表“中国制造”参加了国家工业展会。他操着流利的俄语给来往观展的客户们介绍着中国的制造成果,并与土库曼斯坦副总理、土库曼斯坦交通部部长等政府官员,共同商谈各类国家项目需求,展会结束又与当地经销商共同调研规划市场。这是张涵的工作日常,也是他工作的乐趣所在,他热爱这份工作,也热爱俄语给他带来的广阔天地。
2025年是张涵来到中亚的第八年,也是他毕业的第八年。当年校园里青涩懵懂的少年,早已在时光淬炼中成长为职场上从容不迫的青年。八年时光,沉淀着他对母校栽培的深厚感恩,长旅播下的知识火种、塑造的品格根基,化作他职场征途上的熠熠星光,照亮每一份收获的来路。
校友寄语
对在校园里对未来也许充满迷茫的学弟学妹们,他想说,人生本就是不断突破边界的旅程,大胆迈开步子,去探索新的可能,敢于走到另一片天地,在那里等待我们的会是一片光明灿烂的未来。
初审:姜 欣
复审:董 雪
终审:张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