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学员国际视野,深化对国际关系与国际经贸格局的理解,学校上合专项实训实验班(第九、十期)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精心策划并举办系列高水平学术讲座。活动特邀领域权威专家授课,致力于为学员搭建理论联系实践的高效学习平台。
许涛博士进行专题讲座
首场讲座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副所长兼中亚研究室主任、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荣誉理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许涛博士,聚焦“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新时代外交”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高端学术讲座。中国—上合经贸(东北亚)国际合作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张柏青、指导教师陈玮廷及实验班全体学员参加活动。
许涛博士以“溯源—剖析—展望”为逻辑主线,系统梳理了上合组织从构想萌芽到机制成熟的发展历程,深刻阐释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通过陕西杨凌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基地、山东青岛上合经贸示范区等具体案例,生动展现了上合组织“聚焦共同利益、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合作理念,为学员勾勒出区域合作的多维图景。
讲座反响热烈。2023级人工智能学院学员楚娅玲娜表示,讲座不仅拓展了其对成员国历史文化、经济政策的认知,更使其深刻领悟到上合组织作为“文明互鉴平台与发展共赢网络”的深层意义,并深感荣幸能获得实验班提供的宝贵国际化学习机会,必将倍加珍惜。
崔艳萍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实验班还特邀国家铁路局市场监测评价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崔艳萍教授做题为“国际铁路联运(东北亚)”的专题讲座。崔教授从国际铁路联运的定义与范畴着眼,深入解析了其在相邻国家、区域协作(重点聚焦东北亚)及跨洲际联通中的不同形态,强调其作为“钢铁纽带”在服务国际交流、支撑“一带一路”倡议“设施联通”方面的核心作用。
崔艳萍教授以“现状梳理—机制解析—未来展望”为脉络,系统阐述了东北亚铁路网络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绥芬河、满洲里等对俄战略通道的发展历程、国际铁路运输政府间组织及铁路合作组织的运作框架,以及《国际货协》《国际客协》等核心规则体系。基于详实的数据与案例,崔教授展望了区域合作方向:东北亚将进一步加密联运网络、推动规则标准一体化、促进多式联运体系协同发展,为学员勾勒出东北亚区域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的新范式。
合影留念
学术讲座是上合专项实训实验班“项目制”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实验班依托学校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吉林省东北亚铁路集团的战略协作平台,通过许涛博士对“上海精神”的深度诠释与崔艳萍教授对东北亚互联互通的深刻剖析,为学员构建起“区域合作理论+国际物流实践”的双轨认知体系。未来,实验班将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机制,以学科交叉与多任务驱动赋能教学创新,贯通“战略视野拓展—前沿案例剖析—跨境项目实战”的全链条培养路径,致力于锻造兼具国际格局与务实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梯队,为服务上合组织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共赢注入知行合一的新生力量。
初审:张家成
复审:刘 鹏
终审:张 帆